《政治理论》最后三套题3(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B

2.B

3.A

4.D

5.D

6.A

7.B

8.A

9.C

10.C

11.A

12.D

13.B

14.B

15.B

16.C

17.B

18.C

19.A

20.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未选、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21.ABCD

22.ABCD

23.ABD

24.ABC

25.ABC

26.ACD

27.ACD

28.ABC

29.ACD

30.ABD

三、辨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31正确。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五种经济成分,其中三种主要的经济成分为居于领导地位的社会主义经济、具有绝对优势的个体经济以及资本主义经济,还有两种过渡性质的经济即由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半社会主义的合作社经济和由私人资木主义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在新民主义社会中,虽然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但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新民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32.错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差距较大,生产力发展水平多层次,不可能是“同一水平小康”完全没有差距是不可能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针对全国讲的,不是每个地区、每个民族、每个人都达到同一个水平,不能把相关指标简单套用到各省区市。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坚持一定标准,又防止好高骛远;既考虑到2020年这个时间节点,又立足于打基础、谋长远、见成效。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33.第一,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支持民主党派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求更好履行职能。支持民主党派更好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职能。

第二,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三,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四,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做好统战工作。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发挥他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34.(1)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比作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2)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中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3)毛泽东系统地论述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他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35..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过漫长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1)经济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初步显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2)政治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3)世界意义。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4)理论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因此,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五、论述题(本题10分)

36.

(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重要性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带领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

(二)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要求/举措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让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广大人民实现生活中更加充分展示出来。

第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

第二,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收入乃民生之源。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第三,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乃民生所依。社会保障体系发挥兜底作用,保障全社会成员基本生存与生活需要,要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第五,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

六、材料分析题(本题15分)

37.(1)材料说明,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举世嘱目的历史性成就,这是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中国的缩影。改革开放在深刻中国的同时也深刻影响着世界。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因此,新时代要继续坚持和推进改革开发。

(2)邓小平明确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将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一方面,改革作为一次新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那种原来意义上的革命,而是社会王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另一方面,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未节的修补,而是对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苹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开放也是改革,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因此,从改革开放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3)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民族伟人复兴的关健一招。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件体制、社会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的深刻变革与进步;推动了中国在全世界的影响力与感召力的提升,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广告也精彩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